✦ 設立主旨
薯山是由高宏達、李植平、葉欣儀三人共同創立的,三位創辦人有著共同的信仰,一同受到濟公活佛禪師的教誨,了解何謂善念為根,學習知善而行善。民國105年薯山慈善愛心團隊誕生了, 一開始只有三個人資源不足人力有限情況下,一個月只能捐數袋米,我們還是默默地持續不間斷的關懷弱勢機關團體,回饋社會,隨著時間的成長,越來越多的有志之士加入。
民國107年向內政部申請成立臺灣薯山慈善會,這時會員人數已達到80人,成立南港服務據點,以在地深根的方式關懷起台北市南港區周遭的弱勢家庭,每月配發白米或生活物資,透過家庭訪視了解每戶的狀況真實的需求,遇到天災人禍等因素可申請薯山相助解決眼前的困難,這種服務模式直到民國109年,認識了一位志工張方蕙, 讓薯山對於行善的定義有所改變,薯山慈善會就是行善及勸善,創建了薯山的使命。
民國110年向法院登記成為社團法人臺灣薯山慈善會, 來擴大執行薯山慈善會的計畫,在此感謝師兄葉宗柱及師姐張方蕙積極參與公益,熱心贊助捐贈讓薯山有個家,可以深根站穩腳步。
發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精神,結合社會重視公益與關懷弱勢有志之士共同發展對弱勢團體、個人的實質關懷與照顧,發揚我中華慈善文化並至各弱勢團體(協助孤兒院、養老院)等理念救苦、救難、救生。
以勸善來淨化人心,行善建立和諧社會
已達天下無災無難,創造真善美的世界
本會以促進社會福利之發展並推行各項社會福利服務,分為行善及勸善,行善推行的弘願,分直接行善及間接行善,直接行善以人為主有:(1)服務據點 (2)家庭訪視 (3)薯山相助,間接行善以幫助弱勢機關為主有:(1)拍攝行善影片 (2)關懷弱勢團體,勸善以信願行慧等觀念出發衍生薯山行善語,印製薯山行善語的便條紙用潛移默化的方式感化身邊周遭的每一個人,一傳十、十傳百的方式無限延續。